1、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2、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
3、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4、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5、你也可以選擇玩女人,但你不能選擇通過從政來玩女人。
6、個社會特立獨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氣、道德、勇氣就越多。
7、所謂了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里。
8、只想要權力不想要約束是惡霸,只想要享受不想盡義務是流氓。
9、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龍應臺 《目送》
10、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 ——龍應臺 《目送》
11、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 ——龍應臺 《目送》
12、他的坐著,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 ——龍應臺
13、你可以選擇做官你也可以選擇掙錢,但你不能選擇通過做官來掙錢。
14、你能想象比‘被物質撐得過飽后的漠然’更貧乏的存在狀態嗎?
15、母親,原來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有人給薪水而已。
16、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龍應臺 《目送》
17、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龍應臺 《目送》
18、時間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19、在平凡和現實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龍應臺 《目送》
20、我們總是在相信與不相信之間掙扎。 ——龍應臺 《相信與不相信》
21、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22、在暫時里,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龍應臺 《目送》
23、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24、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后的法官。 ——龍應臺 《目送》
25、我的人生里沒有那么多時間與精力去揣測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該做的事太多了。
26、可是我感覺絲絲不安。畢竟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27、浪漫情懷從來就不是冷酷現實的對手,往往只是蒙上了一層輕霧的假的美麗和朦朧。
28、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龍應臺 《目送》
29、現在這個男人當然完全地屬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過去卻屬于我,做母親的我。
30、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龍應臺 《目送》
31、回憶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龍應臺 《目送》
32、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龍應臺 《目送》
33、流行文化經過時間的篩子,泥沙被淘汰,金塊被留下,留下的就被叫做經典或古典……
34、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35、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里。 ——龍應臺《目送》
36、你可以選擇做圣人也可以選擇做俗人,但你不能選擇讓大家像圣人一樣崇拜你,還要像俗人一樣原諒你。
37、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龍應臺 《目送》
38、真正有信心的人不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試圖掩蓋粉飾才是沒有信心的表現。 ——龍應臺 《野火集》
39、春節的爆竹在冷過頭的冬天有一下沒一下的,涼涼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龍應臺《目送》
40、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后,像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酸而甜美的回憶。
41、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龍應臺
42、幾流的人民就有幾流的政府 就有幾流的社會 幾流的環境 沉默不是美德 是恥辱 ——龍應臺《野火集》
43、沒有一個真正富強的國家不把人才當作國寶的,或者應該倒過來說,不把人才當國寶的國家,不可能真正富強。
44、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
45、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龍應臺 《目送》
46、思想需要經驗的積累,靈感需要孤獨的沉淀,最細致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47、現在這個男人當然完全地屬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過去卻屬于我,做母親的我。 ——龍應臺 《孩子你慢慢來》
48、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母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49、如果你年輕卻不激進,那么你就是個沒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卻不保守,你就是個沒腦的人。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50、曾經相信過文明的力量,后來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文明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同的面貌。 ——龍應臺
51、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龍應臺
52、今天晚上站在這里說話,深怕帶來什么后果,但我有夢,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講我們想說的話,我們的下一代有免于恐懼的自由!
53、可是,在你沒有親身試過以前,你不能說“不可能”!在你沒有努力奮斗過以前,你也不能談“無力感”。 ——龍應臺 《野火集》
54、為了一個自認“崇高”的目標,整肅意見相左的人,不惜濫殺無辜,以制造震嚇效果,是民間做的,叫做恐怖主義。政府為之,叫做國家恐怖主義。
55、在臺灣,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蟬螂,而是“壞人”,因為中國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殺到他床上去,他寧可閉著眼假寐。 ——龍應臺 《野火集》
56、你一定要“離開”才能開展你自己。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57、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品百米沖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讓自己站在那一條跑道上。 ——龍應臺 《親愛的安德烈》
58、對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龍應臺 《目送》
59、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60、于是可能在某個微雨的夜晚,一盞寒燈,二三飲者,在觥籌交錯之后突然安靜下來,悵然若失,只聽窗外風穿夜林肅肅山川一時寂寥。 ——龍應臺 《什么》
61、凡是從專制統治解放出來的社會,在獨裁者或者殖民者走了以后,會有一種近切的需要,需要重新面對被扭曲、被偽造的歷史,用自己的眼睛徹底找出真實的自己。
62、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作最后的轉身離開。
63、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里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 ——龍應臺 《目送》
64、曾經相信過愛情,后來知道,原來愛情必須轉化為親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轉化為親情的愛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它還是冰塊嗎? ——龍應臺 《相信不相信》
65、想想看,你用什么東西量時間?一只漏沙里細沙流完是一段時間。一炷馨香裊裊燒完是一段時間。一盞清茶,從熱到涼,是一段時間。鐘表的指針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時間。
66、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67、人生就是如此,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用力蹬一腳,就進去了。所以,不需要對生活太用力,心會帶著我們去該去的地方。 ——龍應臺
68、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